也就是说,Holmes被译为“福”尔摩斯,的确与福建人有关,而且厦门人要承担一半的责任!
至于林纾为什么会为“福尔摩斯”这一译名“背锅”,可能有以下原因: 林纾是近代翻译西洋小说的第一人,他的一生共翻译了100多部外国小说,影响力巨大,人称 “林译小说”,许多西洋小说都是经由他介绍才进入中国的,因此人们也自然而然地以为林纾就是中国译介福尔摩斯探案系列的第一人;事实上林纾也的确翻译过福尔摩斯,那就是1908年出版的 《歇洛克奇案开场》(即《血字的研究》),书中林纾将Sherlock Holmes译为“歇洛克·福尔摩斯”, 然而早在此前,“福尔摩斯”就已经是约定俗成的译法了。
林纾与魏易合译的唯一一部福尔摩斯:《歇洛克奇案开场》
不过最吊诡的是,这位“近代翻译西洋小说第一人”,实际上 一门外语都不懂!他的所有翻译作品,都是听当时的“海归”口译,然后再由他做 书面转述的。
林纾以这种方式翻译小说始于1897年,他与精通法文的海归友人王寿昌选择合译法国 小仲马的名著《茶花女》。两年后,两人翻译的 《巴黎茶花女遗事》出版,顿时引起轰动,一时间洛阳纸贵, 这是中国介绍的 第一部西洋小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巴黎茶花女遗事》书影
“茶花女”这类题材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无异于天外来书,再加上林纾优美凄婉的文笔,更是打动人心。人们惊叹于小仲马的构思,知道了西方也存在着优美的文学,许多人赋诗撰文,为茶花女的不幸遭遇流下了同情的眼泪。
小仲马与“茶花女”的原型
玛丽·迪普莱西
为生计而沦为上流社会交际花的玛格丽特与富家青年阿尔芒相爱,然而贵族阶级道德观念的禁锢、诸多的误会和不解成为二人无法逾越的鸿沟,玛格丽特最终患病遗憾离世。
这部世界文学的不朽珍宝也格外受艺术工作者的青睐,特别是在20世纪后期被搬上芭蕾舞台后,一直备受世界各大芭蕾舞团的欢迎,至今已有多个版本。
2019年,上海芭蕾舞团 建团40周年,决定推出一部全新的庆典巨制。 上海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英国国家芭蕾舞团前艺术总监、编舞大师德里克·迪恩第一时间便选中了《茶花女》。
“第一次阅读《茶花女》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创排一部舞剧,用肢体语言来诠释这个故事。”德里克·迪恩毫不掩饰他的渴望,同时也对原著表现出了极大的敬畏。“在细节上当然会做一些处理,但对原著我不会轻易改动,如果脱离原著,或者加入新的角色,甚至改写故事大纲,一定会让观众费解。”
“上芭版”《茶花女》排练照
《茶花女》讲述了发生在法国七月王朝背景下的悲剧故事。为突出故事的悲剧色彩和戏剧冲突,德里克·迪恩选用了 倒叙手法,以玛格丽特生命弥留时刻作为舞剧的开端,由此引出她与阿尔芒之间冲破世俗、真挚热烈却又波折无奈的爱情。
在所有芭蕾舞剧中,最难的就是 戏剧芭蕾。对舞者而言,没有情节的抽象芭蕾是比较好跳的,因为需要运用到的是肢体和感官。戏剧芭蕾中,为了讲好一个故事,演员们必须更多运用情感。
为了演出玛格丽特的风情和个性,饰演玛格丽特的上芭主要演员 戚冰雪一有空就对着镜子反复练习眼神、表情、手势等细节,让情感和舞步在紧凑的剧情中同步推进,“每次排练,都是我逐渐融入角色的过程。”
扮演男主角阿尔芒的上芭首席明星 吴虎生说:“阿尔芒年轻、单纯,将爱情视为一切。相比舞步和技术,揣摩他的内心和行为更为重要。”
担任《茶花女》服装与舞美设计的亚当·倪来自英国。他透露,为求还原1850年代的时代特征,他们曾考察了大量资料,在男女舞者的衣服上都有诸多的考量,如女演员主要使用裙衬、紧身衣,同时为适应演出也做到了轻巧和便于换装。 他总共为全剧设计了85套服装、96套饰品;色彩上,群舞的服饰和舞美设计使用了同一色系,区别于玛格丽特的服饰,令她成为全剧的焦点。
《茶花女》的舞美同样可圈可点。亚当·倪通过多达60个品类、共数百件的硬景道具, 为《茶花女》还原了19世纪法国上流社会及乡村的风貌。
担任上芭版《茶花女》作曲的,是为英国BBC版《傲慢与偏见》配乐的卡罗·戴维斯,他曾与德里克·迪恩有过多次合作。 涉足于歌剧、芭蕾、电影、电视作品作曲和配乐的戴维斯带给了《茶花女》强烈丰满的戏剧渲染,打造出全新的听觉世界。
2019年11月16日,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茶花女》在上海文化广场完成首演。紧凑的剧情、充满戏剧张力的编舞、极致浪漫的配乐、华丽精致的舞美与服饰以及演员们入木三分的演绎,令上芭版《茶花女》收获了媒体及专业人士如潮的好评。 2020年8月21-22日,上海芭蕾舞团将携《茶花女》来到闽南大戏院,为厦门观众们呈现这部海派芭蕾力作。
主 演
吴虎生
上海芭蕾舞团首席演员
国家一级演员
1997年进入上海市舞蹈学校芭蕾舞科,2003年毕业进入上海芭蕾舞团担任演员。曾在《天鹅湖》《胡桃夹子》《葛蓓莉娅》《仙女》《吉赛尔》《罗密欧与朱丽叶》、现代芭蕾舞剧《简·爱》、原创民族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白毛女》、中法合作大型现代芭蕾舞剧《花样年华》、时尚芭蕾舞剧《马可·波罗——最后的使命》、上海大剧院版《胡桃夹子》中担任男主角,并表演过巴兰钦作品《小夜曲》《大华尔兹》,钢琴芭蕾《梦回上海》,芭蕾舞蹈诗《水》《男子四人舞》,现代舞《对话肖邦》《妈妈的歌》《韦伯5号》《告别》《波莱罗》等。
戚冰雪
上海芭蕾舞团主要演员
国家二级演员
戚冰雪2007年进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芭蕾舞表演专业学习,于2014年6月以优异成绩毕业,同年7月进入上海芭蕾舞团任演员。曾在芭蕾舞剧《长恨歌》《葛蓓莉娅》《简·爱》中担任女主角,在芭蕾舞剧《哈姆雷特》、上海大剧院版《胡桃夹子》中担任重要角色,在《天鹅湖》等舞剧中担任主要舞段中的独、领舞,并参加了《白毛女》《花样年华》《吉赛尔》《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多部大型舞剧的演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